第(3/3)页 一列七个字出现在众人眼前,众人瞬间一懵,身份证这个词虽然第一次见,但很容易理解这就是百姓的身份证明。 “没错,身份证就是百姓的身份证明,在我大明一朝,能够证明身份的东西很多, 诸如赋役黄册,但这个是十年编修一次,且多是里甲保长或县里保管,想要查证很难且因为编修时间过长,以至于数量不准确。 第二则是洪武三年朝廷推行的户贴,一家的信息都在上面,但很多情况下是冲突的,诸如诉讼、科举报名、进京赶考时需出示户帖以证明身份,但若是发生其他事情需要怎么办? 第三则是路引,这种是临时的身份证明,无法持久且漏洞极大; 第四则是商贾的商引、僧道的度牒、军户的军籍文书等等; 无论是哪一种,都极容易仿照,诸如路引,上面虽然写了很多信息,但你怎么证明持有路引的人就是他本人? 其次,你怎么证明路引就是真的?路引上的官印可没法全部证明。 关卡、驿站、旅店的可没法去当地核查,只能说见证就放行,真假不知,如此就失去了核查的作用了。 这一点,诸位认同吗?” 众人脸色微变,连连点头。 这一点他们自然是知晓的,虽有严刑酷法,但每年查到仿造的路引、度牒等等数十上百起,但一直没有办法杜绝。 就算是时候处罚了里甲保长,但事情都已经发生、甚至悲剧发生了又有什么用? 皇帝现在提出了身份证,难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? 思索了几息之后,刑部尚书乔允升出声道:“陛下,您这个身份证可以解决吗?” “能不能解决等诸位听朕讲完了就知道了!” 崇祯点了点头,示意王承恩将纸张调转一面,一行行的字迹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。 第(3/3)页